但放水的冲动让我看到了一个重要的信号:
“货币宽松周期的大门已经悄然打开。”
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,从今年下半年开始,经济金融数据开始“承压”。
这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。一是大宗商品成本上升,转嫁到下游的中小微企业,导致经营成本上升,入不敷出。
从2020年开始,深陷“新冠肺炎泥潭”的外国老大哥们似乎只有一个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:
“印钱”。
美国在16个月内就释放了31万亿人民币,这太可怕了。如果它不是皮糙肉厚,早就会卷入金融危机,其他国家别无选择,只能跟着印钞票。
全球通胀正在加速,大宗商品正处于日极限高点的超级周期,也只有2009年的史诗周期才能与之匹敌。
结果,制造成本飙升。由于融资渠道众多,大企业难以承受,而中小微企业直接面临经营困难。
果想要生存下去,就必须通过裁员和减薪来削减费用,这将削弱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。
![](https://img18.jiwu.com/news/source/381087654-xl_m.jpg?imageMogr2/thumbnail/600x)
金融是房地产业的命脉。房地产金融监管和集中管理“三线四层”的实施,打破了这条静脉。
这也为当局调整其货币策略以应对国际形势留下了充足的空间,这是一件好事。
但副作用同样明显。
有日报说了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。它说:
房地产,包括投资,建筑材料和家装设备,占中国经济的16.4%(去年)。土地出让占地方财政的30.8%。中国人民银行在大陆的贷款总额中,41%用于房地产开发、建设和家庭房地产。
不管我们承认与否,房地产业仍然是中国的支柱产业,涉及数以百计的上下游产业,雇佣数以千万计的人。如此重大的调控将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- 贷款额度